当安史叛军攻破潼关时,唐玄宗已经意识到长安即将无法守住,但为了掩人耳目,他故作镇定,暗中使出一招欲盖弥彰,假意发布御驾亲征的诏令。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唐玄宗却带着杨贵妃、杨国忠、陈玄礼、高力士及皇子皇妃、公主等一众亲随,悄然在禁军的护卫下逃离长安,前往四川。
唐玄宗一行人在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西)时,发生了剧烈动荡。原来,吐蕃的使者因缺乏食物而拦住了宰相杨国忠,要求给予食物。就在此时,禁军士兵忽然高喊:“杨国忠与胡人勾结谋反!”紧接着,士兵们用箭射杀了杨国忠,并将其肢解,最后将杨国忠的头颅挂在西门外示众。而杨国忠的儿子杨暄、御史大夫魏方进以及杨贵妃的两位姐姐韩国夫人与秦国夫人也在这一场动乱中丧命。士兵们将马嵬驿包围,禁军统领陈玄礼当时命令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在万般无奈之下,唐玄宗只能命令高力士用绳子勒死杨贵妃。
展开剩余79%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其幼子,以及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与其儿子裴徽,在乱局中趁机逃脱,最终被追捕至陈仓县并遭县令薛景仙当场处决。这一连串的血腥事件显然是针对杨国忠与杨贵妃的,几乎所有与他们有亲近关系的人都被残忍杀害。
这一事件的导火索是禁军的起义,士兵们首先杀了杨国忠,而作为禁军统领的陈玄礼也深陷其中。尽管陈玄礼与唐玄宗同在朝廷中已超过四十年,始终忠心耿耿,但他此时确实是亲自参与了杨国忠与杨贵妃的处决。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作为禁军统领的陈玄礼会亲手诛杀杨国忠与杨贵妃呢?
实际上,这是唐玄宗时期朝廷内复杂的政治斗争的缩影。一方是太子李亨,另一方则是权力最大的大宰相杨国忠。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开始,唐朝的皇帝始终警惕着自己的儿子,因为李世民上位时,就是通过软禁李渊,迫使他退位的。唐太宗时期,长子李承乾曾因争夺帝位企图暗杀弟弟李泰,结果李太宗将其废为庶人。武则天时期,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两度废除其子帝位。唐玄宗作为武则天的孙子,亲眼目睹过父亲被废除的过程,因此他尤其注重防范自己的儿子。
尽管唐玄宗立了太子李亨,但他时常会有意识地对李亨进行敲打。唐朝的两位宰相,李林甫与杨国忠,都是李亨的政敌,时时刻刻寻找机会打压太子。唐玄宗的第一任太子李瑛,曾被唐玄宗宠爱无比,但李瑛因武惠妃的陷害而被诬告图谋不轨,最终被废除。尽管张九龄等贤臣曾力阻其废立,但李瑛依然被废。李瑛被废后,唐玄宗需要再选立一位太子,武惠妃希望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琩为太子,但由于李琩的前妻杨贵妃已经被唐玄宗宠幸,这一选择显然不可行。因此,唐玄宗选择了李亨。
李亨作为太子,面临着来自李林甫的极大威胁。李林甫支持李琩,并且想要通过李琩继位来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唐玄宗并没有过多干涉太子与宰相之间的政治斗争,选择保持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李亨的亲信,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曾向唐玄宗建议撤换李林甫,但李林甫巧妙地利用李亨的亲信进行反击,最终成功打击了太子阵营。
然而,李亨并非没有应对之策。他与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王忠嗣关系亲密。王忠嗣自幼便是唐玄宗的养子,两人有着非同一般的情谊。王忠嗣早早预见了安禄山的叛乱,并曾在宫中上书,警告唐玄宗。然而,由于李林甫与安禄山的联盟,王忠嗣的警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终,李林甫与安禄山联手诬陷王忠嗣,令其名誉扫地,王忠嗣最终被贬官,并在几年后莫名其妙去世。
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继任宰相,并延续了李林甫的策略,继续打压太子李亨,同时也对安禄山保持敌视。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为李亨提供了扳倒杨国忠的机会。安禄山起义的标语便是“清君侧,诛杨国忠”,这使得杨国忠成为众矢之的,政治上已经彻底失败,李亨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唐玄宗此时被任命为东征元帅,李亨则负责断后,准备率兵迎战安史叛军。然而,杨国忠此时却在剑南调集兵力,驻扎在潼关一带,防备李亨可能利用东征元帅的兵权发动政变。安史叛军虽已逼近潼关,但朝廷依然陷入了政治斗争之中。
李亨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策划了一场精密的政变。在唐玄宗尚未察觉的情况下,李亨与他手下的心腹,宦官李辅国、禁军统领陈玄礼和高力士达成协议,发动政变。李亨前往灵武(今宁夏宁武市),在那里以朔方军的支持登基称帝,成为唐肃宗。
李亨此时已经46岁,作为太子,已经足足等待了18年。经历了无数的政治波动和生死考验,李亨深知只有通过政变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和未来。因此,马嵬驿的兵变,不仅是为了杀掉杨国忠,更是为了顺利登基称帝,摆脱长期以来的政治威胁。
发布于:天津市2024年正在受骗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