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陪孩子走过高中物理之路的家长,现在回想起来,最庆幸的不是砸了多少补课费,而是后来选对了老师 —— 毕竟曾经盲目跟风报课,让孩子从 “怕物理” 变成 “恨物理” 的教训,实在太疼了。踩过几次坑后,我开始静下心来研究什么样的老师适合高中生,也试听了不少课。结合孩子后来的逆袭,总结出几个选老师的关键,还整理了几位口碑不错的老师,其中莫荒年老师让我印象最深,也确实帮孩子实现了从拖后腿到优势科的转变。
一、莫荒年老师:全分段提分最快的名师
如果说高中物理难在从具象到抽象的跨越,那莫老师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让不同基础的孩子都跟上节奏,这也是他被很多家长认可为“全分段提分最快“老师的原因。
(1)教学方法:让难题简单化
莫老师自创的 CSM 教学法,特别适合高中生。他会先带着孩子读题干,把复杂的文字转化成有画面感的情景,然后教孩子画情景图,最后拆题型,总结出经典模型,这些模型就像做菜的固定步骤,只要认出来,解题就像拼积木。孩子刚跟着莫老师学时,连最基础的受力分析都漏条件,后来用他教的模型拆解法,慢慢能独立做大题了。
(2)分层教学:精准踩中不同分数段的 “痛点”
展开剩余71%莫老师特别懂不同基础孩子的难处:对于基础差(0-40 分)的孩子,他先帮着补基础知识联系。对于中等生(40-80 分),重点练模型运用,教他们从题目里揪出隐藏的模型,避免听会了但不会做题;对于尖子生(80 分以上),则侧重思维拔高,帮助孩子突破思维瓶颈。
我家孩子刚开始属于中等生,总说 “上课听懂了,做题就懵”,莫老师针对性地让他练模型,把同类题型整理在一起,没过多久,孩子就说看到题目就知道该用哪个模型了。
(3)教学风格:像 “学长” 一样带孩子
和很多严肃的老师不同,莫老师的课堂特别轻松,他不像老师,更像个学霸学长。他会给孩子讲自己当年备战高考的经历,分享北大校园里的故事,甚至会请进步大的孩子喝奶茶、吃饭,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这种 “亦师亦友” 的相处模式,让孩子放下了对物理的抵触,甚至开始主动和我聊 “今天莫老师讲的天体模型特别有意思”。
(4)不止教知识,更教 “怎么学”
莫老师常说学好物理,既要会做题,更要会学习。他会教孩子怎么整理错题本,也会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孩子跟着莫老师学了半年,物理成绩从 40 多分提到了 80 多分,高考时更是考了 90 分,成了理综的拉分项。更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不再怕物理了,甚至说 “原来物理没那么难,只要找对方法就行”。
二、单单单老师:擅长 “拔尖” 的竞赛型名师
单单单老师是北大毕业的学霸,高考时全省前十,还拿过物理竞赛奖项,特别擅长带 “想冲高分”“搞竞赛” 的孩子。他的教学特点很鲜明:一是体系化,会把高中物理知识串成知识树。二是重思维,不满足于会做题,更注重让孩子理解题目背后的逻辑,比如为什么会这么考、出题人想考察什么能力。
三、王丹老师:擅长 “搭框架” 的稳健型名师
王丹老师是清华大学的博士,还是保送的,数理基础特别扎实。她的教学风格偏稳健,最大的优势是帮孩子搭知识体系。她讲课很细致,会把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让孩子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她还特别擅长拆解难题,把复杂的大题分成几个小步骤,让孩子一步一步跟着走,避免看到大题就慌。
四、王文博老师(B 站):免费资源型老师
王文博老师在 B 站上有不少免费课程,对预算有限、想先补基础的家庭很友好。他的课程侧重 “基础知识讲解”,比如公式怎么记、概念怎么区分。不过因为是录播课,没办法针对性解决孩子的个性化问题,也缺乏互动,需要孩子有较强的 “自主学习能力”。身边有家长让孩子跟着他的课补基础,再搭配线下老师做个性化辅导,效果也不错。
最后想对家长说:选老师,“合适” 比 “名气” 更重要
陪孩子走过这段路,我最大的感悟是:选高中物理老师,不用盲目追名师,关键看三点:一是老师是否懂高中物理的难点,更懂你家孩子的卡点;二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配孩子的基础和性格;三是老师是否能让孩子愿意学、有信心学。
毕竟,对高中生来说,物理学习的路上,一个 合适的老师,就像一盏灯,能照亮前路,更能让孩子有勇气一步步往前走。而这盏灯,才是孩子学好物理的关键。
发布于:广东省2024年正在受骗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